郑和远航的战略原因
作者: 赖进义  召开年:2002 会议名称 :“睦邻友好”郑和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一)海权的历史机会今年是公元2002年,再过几年,中国历史上拥有最惊人记录的远航行动,明朝初年,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朱棣,突然派遣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的光荣历史,将届满600周
郑和航海在南京交通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作者: 庞顺根  召开年:2005 会议名称 :传承文明 走向世界 和平发展——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举世闻名,其下西洋时所乘宝船是在南京建造的,远涉重洋也是从南京起步的。南京通江达海,车船制造业和内河、沿海、远洋运输业十分发达。南京交通事业与郑和航海壮举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明初实行“禁海”政策,违令出海者将受到严厉处罚,其禁令之严远超宋、元前期。明成祖朱棣继位后,该项规定被废止,1405—1433年间,朝廷派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七次远涉重洋,从事海上活动近30年,其间所乘大号宝船系在南京所造,今南京三汉河宝船厂遗址新中国成立后曾发掘出大量当年建造宝船的遗物,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 能
郑和下西洋动因再探
作者: 张海松  张启良  召开年:2005 会议名称 :传承文明 走向世界 和平发展——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目前学术界对郑和下西洋的动因可归纳为四种观点宣扬国威; 朝贡贸易;索建文帝;寻求同盟。然而这四种观点均有明显缺陷。本文研究了明朝的边防状况,当时为北方威胁严重、南方威胁相对较轻的局势,朱棣实际上采取了“北重南轻,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对外战略方针,从而得出郑和下西洋的直接动因是“定西洋”。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时,明朝已经开始北征蒙古,西洋的局势已得到稳定,定西洋的任务消失,郑和下西洋动因开始转向以贡使贸易为主。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有着明显的中兴明朝的背景,郑和下西洋动因就变为以恢复明朝在西洋的政治影响为主要目的。
郑和下西洋中的文化传播
作者: 琼斯  召开年:2005 会议名称 :传承文明 走向世界 和平发展——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1405—1433年间,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将中国的影响和理念带给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和非洲沿海的人民。那是历史上空前的航海。作为一名航海家, 统帅和外交官, 郑和奉明朝第三帝朱棣旨意七下西洋,取得巨大成功。航海的目的是将中国的文明带给邻国和遥远国家的蛮人:用1843年立于北京的纪念碑碑文上的话说就是用儒和宣化天下万民。
迁都北京——一个天下共主的伟业
作者: 毛佩琦  召开年:2000 会议名称 :首届明代帝王陵寝研讨会暨首届居庸关长城文化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本文论述明朝朱棣将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除考虑防御蒙古外,主要是加强北京,因北京总是他的三蕃邸所在,是他事业的基础地盘,从而感到很亲切.
读史札记:明太祖欲传位于燕王朱棣吗?
作者: 吴德义  召开年:2009 会议名称 :第十三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明初燕王朱棣发动所谓的"靖难"之役,推翻侄子建文帝夺得皇位,按封建伦理道德来说,是大逆不道的篡位行为。为了替朱棣摆脱篡位恶名,并树立起儒家圣王的形象,永乐朝至宣德朝所编修的官方史书,多方塑造明太祖青睐四子朱棣、欲传大位于他的史实。永乐初期,官方组织编写反映"靖难"之役的史书《奉天靖难记》,精心组织系列材料,表现明太祖钟爱朱棣、寄予厚望、欲易储、欲立为太子到临终前召还,试图以此说明燕王朱棣才
读史札记:建文帝削废五藩王吗?
作者: 吴德义  召开年:2009 会议名称 :第十三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明建文帝削藩,是引起朱棣发动所谓"靖难之役"的直接原因。至于削藩情况,清官修《明史》,非常肯定地认为除湘王柏焚死外,其余四王都被废为庶人。如是,被削废的共五王。《明史》卷四《恭闵帝纪》:"(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周王檐有罪,废为庶人。"又云:"建文元年……夏四月,湘王柏自焚死。齐王樽、代王桂有罪,废为庶人……六月,岷王楩有罪,废为庶人,徙漳州。"《明史》的相关诸王传记又对上述说法加以强调。
试论永乐时期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作者: 朱俊芳  召开年:2006 会议名称 :明清皇家陵寝保护与发展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明朝作为亚洲的封建大国,在建国之初,由于战争的破坏,一度经济萧条,人民贫困。但是经过洪武一朝三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国力大大增强,军事力量也得以加强。在中外关系上,自朱元璋以来,明朝与周边各国大多都保持通使通贡的关系。这一外交政策为明成祖朱棣所继承,并且贯彻得更为彻底。
试论《明实录》对建文帝的态度及其变化
作者: 谢贵安  召开年:2009 会议名称 :第十三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明实录》指太祖、太宗、仁宗、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13朝实录。这些实录是太宗朱棣靖难篡位后,由他本人和其孙子主导纂修的,太祖实录虽然初修于建文朝,但经过朱棣的两次改修,早已成为其政策和情感的宣传工具。因此,这13朝实录基本上都是朱棣嫡系主修的作品,对于被推翻的朱允炆的态度自然有着明显的排斥倾向。通过探讨《明实录》对于建文历史的记载,能够看出明代官方史学在
试论“靖难之役”的性质
作者: 商传  召开年:198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朱元璋去世后,以燕王朱棣为首的藩王与新即位的建文帝朱允炆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为了消除藩王对皇位的威胁,朱允炆在齐泰、黄子澄等人支持下实行削藩,矛头指向势力最大的藩王朱棣。建文元年(1399)七月,朱棣以靖难旗号起兵,经过四年战争夺取了皇位。这场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作靖难之役。对于这场战争的性质问题,过去常把它视为统一与分裂的斗争。本文也对靖难之役的性质发表一点看法,疏误之处,请同志们指教。
< 1 2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