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朱高炽:严重肥胖差点让他丢掉皇位
作者: 暂无 来源: 健康必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高炽   肥胖   历史   疾病  
描述: 走路必须要两个人搀扶 明仁宗朱高炽,是永乐皇帝朱棣的大儿子。他的皇帝生涯恐怕是明朝历代帝王中最窝囊的。老爸健在的时候,不受老爸喜爱,又受两个弟弟汉王高煦、赵王高燧的挤兑,继承权几乎不保。好不容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做了二十二年皇帝的老爸驾崩,四十七岁的他终于继承了皇位,龙椅还没有坐热,当了八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
明永乐时期朱高炽政治斗争策略论析:以皇族内部为考察中心
作者: 后永乐   来源: 丝绸之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高炽   平衡   朱高煦   朱棣   以退为进  
描述: 明永乐时期,太子朱高炽长期监国,前后长达13年之久。为了有效地完成朱棣交给他的纷繁复杂的监国任务,处理好来自福、赵二王的太子权位之争,不使自己的太子地位旁落,朱高炽采取了谨慎小心、克制忍耐、以退为进的斗争策略,保住了自己的太子之位,出色地完成了监国任务。现在看来,他的这种斗争策略是成功的。
一个绊子引发的血案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制博览(经典杂文)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高炽   朱瞻基   血案   永乐皇帝   朱棣   宣德年间  
描述: 这是一起发生在皇族的叔侄之间的血案,时间在明朝的宣德年间。。永乐皇帝朱棣共有三个嫡生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炽虽为长子,却不为朱棣所喜爱,原因大概是高炽有先天性的肥胖症,胖得连走路都很不方便,更不要说骑马打仗了。行动不便,连带着性格也比较内敛,甚至还有点懦弱。朱棣是带兵出身的,一身英武之气,他自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大儿子如此“窝囊”。[第一段]
朱棣压顶,解缙“三字拨千斤”
作者: 任万杰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高炽   文臣   三年   解缙   永乐皇帝   子朱   靖难之役   头脑灵活   朱棣   内阁首辅  
描述: 解缙(jìn)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内阁首辅大臣,这个人头脑灵活,以善于回答棘手的问题著称,被称为当时第一大才子。永乐三年,皇帝朱棣(dì)想立太子。候选人有两个,一个是长子朱高炽(chì),另一个是二儿子朱高煦(xù)。朱高炽爱文厌武,拥护者是文臣。朱高煦则恰恰相反,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朱高煦冲锋在前,立下赫赫战
艺讯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品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高炽   日至   湖北蕲春   明正统   金银器   子朱   王室成员   浙江省博物馆   朱棣   考古发掘  
描述: 金玉默守——湖北蕲春明荆藩王墓珍宝展该展于2016年8月3日至10月7日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出。明代共有藩王220余位。朱棣去世,太子朱高炽即位后册封诸子。其中第六子朱瞻堈被封为荆王,自明正统十年(1445)从江西建昌徙藩入蕲州(今蕲春南部)建荆王府,前后十代荆王盘踞于此。蕲春境内考古发掘荆王府王室成员墓葬多座,出土大批精美文物,包括金银器、玉器、瓷器等。该展首次完整呈现蕲春荆藩墓珍宝。富贵华丽的金银首饰是展品中的
十三陵:探索明朝帝陵之谜
作者: 李金妹   来源: 今日中国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定陵   朱高炽   朱由检   迁都北京   思陵   现存规模   风景名胜区   天寿   崇祯皇帝   朱棣  
描述: 一座座红墙黄瓦的陵园建筑,檐牙高啄,金碧辉煌,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坐落于天寿山麓,地处三面环山的小盆地,是明朝迁都北京后十三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从营建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到崇祯皇帝朱由检的思陵,其间历经200多年,距今已有
杨士奇何以能救太子而保身
作者: 宫春科   来源: 领导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高炽   保身   能救   忠诚老实   大理寺丞   子朱   杨士奇   人以群分   仁宣之治   朱棣  
描述: 明成祖朱棣是一个生性多疑而又嗜杀的人,他的次子朱高煦也是心狠手辣、心机重重之人,因此深得他的宠爱。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朱棣的太子朱高炽忠诚老实、宅心仁厚,却为这两父子所不喜,前者担心朱高炽提前抢班夺权,后者则想通过扫除哥哥来绕过立长不立幼的规矩成为太子,进而当上皇帝。朱高炽的地位和生命可以说是
“三杨内阁”与“仁宣致治”
作者: 赵映林   来源: 文史天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高炽   洪武年间   明宣宗   仁宣   杨士奇   靖难之役   明仁宗   明王朝   朱棣   土木堡之变  
描述: 有明一代277年历史,以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为界,前八十余年为上升时期,这一阶段经洪武年间(1368—1398年)的休养生息、建文帝时靖难之役,到汉王朱高煦叛乱被平定,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渐趋消弭,明王朝的统治步入正常轨道。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至明仁宗、明宣宗统治时期(1425—1435年间),全社会终于出现了一派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明史纪事本末》作者谷应泰说“明
不作死 不痛快
作者: 苏莉安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高炽   亲军   朱瞻基   就这样   天策   张辅   子朱   靖难之役   朱棣   宣宗  
描述: 朱棣(dì)的儿子中有两个最有希望继承皇位:长子朱高炽(chì)是个体弱多病的胖子,但心地仁厚;次子朱高煦(xù)勇武力过人,在靖(jìnɡ)难之役中立过战功,原本最受朱棣宠爱,但他实在太骄纵蛮横,朱棣最终权衡之下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被封为汉王。汉王的封地原本在云南,朱高煦不肯去,嫌那地方偏僻,朱棣又把他封到青州,他又嫌穷。结果忙于国事的
皇帝“打不死”的官员
作者: 周礼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群臣   朱高炽   李时勉   江西吉安   迁都北京   明宣宗   以字行   打不死   明仁宗   朱棣  
描述: 李时勉(1374-1450),名懋,以字行,江西吉安人,明朝著名学者、清官,他性格刚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曾多次触怒龙颜,轻慢权贵,有着“打不死”的美誉。为什么李时勉会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称号呢?这得从他两度入狱说起。永乐十九年(1421),明成祖朱棣打算从南京迁都北京,他借三殿失火之机,向群臣征求意见。当时有很多大臣反对迁都,但他们都不敢站出来说话,唯有李时勉提出了十五条反对意见,认为在北京建都劳民伤财,加重百姓负担。虽然李时勉的建议大多都是好的,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