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乡土体育凤阳花鼓的体育文化价值研究
作者: 程明吉   郭永成   程宏   来源: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体育文化价值   舞蹈   非物质文化遗产   凤阳花鼓  
描述: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察、访谈、逻辑推理等方法,结合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在综合分析史料记载的基础上,对凤阳花鼓艺术的溯源、艺术表现形式中体育元素的历史嬗变,以及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涵的体育文化价值等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凤阳花鼓渡长江,泪花却比浪花多:由唱词考证凤阳花鼓在南方各地戏曲中的流变
作者: 徐星月   来源: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方各地   传播   流变   凤阳花鼓  
描述: 凤阳花鼓,作为明清最为流行的歌种之一,由于传播的载体、方式、形态不同,其在向全国各地、各艺术种类传播的过程中,在各地音乐品种中不同程度地留下了凤阳花鼓的"音乐基因"。本文由唱词考证凤阳花鼓在南方各地戏曲中的流变,从音乐地理学视角浅谈民歌传播中表现出的各地民歌同宗同源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在地方特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凤阳花鼓教学为例
作者: 高静   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方特色课程   项目教学法   凤阳花鼓  
描述: 项目教学法是近些年在高校教学中使用率很高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核心,切实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把凤阳花鼓引入大学课堂,在地方高等院校音乐学专业开设凤阳花鼓课程,建立凤阳花鼓教学研究基地是很有必要的,以凤阳花鼓教学为例对项目教学法在地方特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中国经典民歌《王三姐赶集》考述
作者: 周熙婷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凤阳民歌   凤阳花鼓   《王三姐赶集》  
描述: 《王三姐赶集》继《凤阳歌》、《凤阳花鼓》之后,成为凤阳民歌风靡全国的代表性曲目。本文详细地阐述和分析了《王三姐赶集》诞生的过程及其成名的主要原因。
凤阳花鼓音乐体裁特征研究
作者: 徐星月   来源: 上海音乐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音乐特征   音乐体裁   凤阳花鼓  
描述: 凤阳花鼓是集歌、舞、器乐演奏、表演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它的艺术特点突出体现在音乐体裁的综合性。本文以凤阳花鼓音乐体裁研究为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其民歌、歌舞、曲艺各类别的音乐体裁特征,以论述凤阳花鼓
凤阳民歌的源流演化及其文化艺术价值
作者: 谢昭新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凤阳民歌   源流演化   凤阳歌   凤阳花鼓   文化艺术价值  
描述: 凤阳民歌是指流布在淮河流域的以凤阳县域为主体向周边地区辐射的民歌,也可以说是"大凤阳"的民歌。首先论证《凤阳歌》《凤阳花鼓》的产生年代,继之考察了凤阳民歌的源流演化,最后探讨了凤阳民歌的历史文化价值、民俗文化价值及艺术审美价值。
凤阳花鼓在台州的传播与衍变
作者: 陈辉   来源: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播   异地繁殖   台州花鼓   衍变   凤阳花鼓   同源异流  
描述: 从台州花鼓与凤阳花鼓相似的历史渊源、衍变过程、艺术特征、表演形式可以看出,流传在浙江台州各地的花鼓都是从安徽凤阳花鼓衍变而来的。可见,一切活态的民族民间音乐都是在传播的,并在传播中不断衍变、辐射
世界最大鼓型建筑建成
作者: 暂无 来源: 海峡儿童(读写)(3-6年级)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鼓   吉尼斯纪录   文化旅游   建筑   凤阳花鼓   世界  
描述: 2013年11月2日,安徽合肥,以“凤阳花鼓”为造型的鼓型建筑正式开放。这座直径61米高18米的文化旅游展示中心正在申请世界上最大单体鼓型建筑的吉尼斯纪录。
例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美”的有效生成——执教《忆江南》一课有感
作者: 唐青松   来源: 吉林教育(综合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年级   课堂教学资源   小学音乐   音乐课堂   《忆江南》   旖旎风光   难忘的记忆   凤阳花鼓   课例   苏州人  
描述: 它是哪个地方的民歌……请听!(播放:四川——《太阳出来喜洋洋》、安徽——《凤阳花鼓》、山东——《沂蒙山小调》、江苏——《太湖美》)
刍议安徽地方戏曲与音乐
作者: 赵微   来源: 芒种(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方戏曲   花鼓灯   女驸马   戏曲剧种   青阳腔   皖南花鼓戏   凤阳花鼓   当代作曲家   严凤英   目连戏  
描述: "每一个人都是在特定的文化摇篮中诞生,这一文化的全部精神资源,就是上天馈赠给他(她)的最丰厚的礼物,是他(她)一生一世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他(她)获得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安徽简称"皖",因取安庆、徽州二地之名而合称"安徽",又因处中国的中部南北交汇之地,兼吴越、中原、荆楚文化之浸润,亦称"吴头楚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