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浅析凤阳花鼓和翼城花鼓舞蹈形态的异同
作者: 郎莉芬   来源: 当代音乐(上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蹈形式   翼城花鼓   凤阳花鼓   发展过程  
描述: 本文通过对花鼓的两个分支凤阳花鼓和翼城花鼓舞蹈形态的异同分析,从其发展历程、表演形式、动作特点以及艺术风格各方面进行比照,形象地展示出南北艺术的差异,并针对它们之间的差异,让大家看到都具魅力但又各具特色的花鼓舞。希望大家更喜欢这些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并将花鼓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凤阳花鼓探源溯流
作者: 高静   来源: 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凤阳花鼓   舞蹈起源  
描述: 舞蹈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比如劳动说、模仿说、游戏说、性爱说等等,但具体到某个舞蹈,则要根据舞蹈生态原理细致地考辨可能的源头,要考察凤阳花鼓的起源,应将几种起源观点与凤阳地区的生态环境相联系,加以甄别分析,从而确认凤阳花鼓这种民间舞蹈的的生成。
凤阳花鼓的舞蹈美学特征
作者: 高静   来源: 铜陵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特征   舞蹈   凤阳花鼓  
描述: 颤、摆、摇所表现出来的柔美飘逸的体态美,是凤阳花鼓舞蹈动作的基本特征,反映其舞蹈动作独特的美学特征和深层文化意蕴;圆形和菱形、扇形、二龙出水所蕴含的方圆相济的图形美,折射出凤阳花鼓的舞蹈构图所隐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凤阳花鼓的舞蹈动作和构图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把握这种舞蹈所带给人的美感效果及其文本意义。
凤阳花鼓艺术的困境与出路
作者: 伍闻   李文殊   来源: 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鼓戏   民间曲艺   凤阳花鼓  
描述: 凤阳是安徽省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县城,但却名扬全国,除了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外,被誉为淮畔幽兰,东方芭蕾的"凤阳花鼓戏"更是闻名遐迩。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流行于明清时期,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
略论凤阳花鼓艺术属性的复杂性
作者: 苏兆龙   来源: 滁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属性   曲艺   凤阳花鼓  
描述: 凤阳花鼓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样式,兼具民歌、曲艺、舞蹈等不同艺术形式的特征,呈现出十分复杂的艺术属性。厘清凤阳花鼓的艺术属性,应该结合其产生、传播、流变的历史,具体分析凤阳花鼓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态。
凤阳花鼓”品牌发展策略探讨
作者: 王崇彩   胡月英   来源: 滁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牌发展   品牌管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   凤阳花鼓  
描述: 通过对"凤阳花鼓"专业指导教师、业余表演队成员、中小学教师和县政府有关人士等的直接调查,结合"凤阳花鼓"艺术传承和品牌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弘扬"凤阳花鼓"、发展"凤阳花鼓"品牌的具体策略,以期对"凤阳花鼓"品牌发展和品牌影响有所帮助和借鉴。
安徽民俗体育项目“凤阳花鼓”的特征与文化价值
作者: 韩永红   秦纪强   来源: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俗体育   凤阳花鼓   文化价值   安徽  
描述: 从文化学、历史学的视角对安徽民俗体育项目"凤阳花鼓"进行研究,分析、阐释了其演变历程,探析了它的历史传承性、地域性、民间自发性等特征。研究认为,其文化价值体现在健身塑体、健心娱乐、艺术审美等方面
从乞讨到娱乐:论凤阳花鼓的传播
作者: 王兆保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乞讨   娱乐   传播   凤阳花鼓  
描述: 凤阳花鼓曾因灾民乞讨时的表演而广为传播,现在它已经变成一种娱乐方式。随着现代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凤阳花鼓的传播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传播更为广泛,影响更大。
多元生态环境传承机制中的凤阳花鼓发展研究
作者: 周静   薛业浩   邓伟民   来源: 滁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元   生态环境传承机制   原生态   凤阳花鼓  
描述: 通过对凤阳花鼓文化的实地考证,并结合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对凤阳花鼓的生态环境进行系统研究,认真探讨了凤阳花鼓文化发展中生态环境传承机制的多元性,以期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清晰的思维和明确的范畴.
安徽文化旅游品牌构建研究:以凤阳花鼓为例
作者: 薛业浩   来源: 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牌   文化旅游   构建   凤阳花鼓  
描述: 实施文化品牌战略业已成为国家层面、各级政府层面必须面对的问题,打造以凤阳花鼓为精品文化旅游品牌的策略符合时下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构建和发展文化旅游品牌不仅仅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更有利于风阳花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在现今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