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凤阳花鼓艺术的困境与出路
作者: 伍闻   李文殊   来源: 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鼓戏   民间曲艺   凤阳花鼓  
描述: 凤阳是安徽省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县城,但却名扬全国,除了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外,被誉为淮畔幽兰,东方芭蕾的"凤阳花鼓戏"更是闻名遐迩。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流行于明清时期,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凤阳花鼓唱的都是民间小调,曲目有近百种,作为我国民歌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2006年5月20日,安徽凤阳花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街书会:唱醉听客七百年
作者: 王汉超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民俗文化   城南   民间曲艺   河南人   传承发展   四川清音   街村   凤阳花鼓   广延   书会  
描述: "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能听万卷书"。近700年来,历经朝代更迭、战乱频仍,马街书会却生生不息,传承发展至今,成为中国民俗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观河南宝丰县城南7.5公里,有一个叫作"马街"的地方。每年正月十三,来自河南各地以及安徽、河北、山东等地成百上千的民间曲艺艺人汇聚马街,说书会友,献艺交流,自发形成"马街书会"。书会上,演出的河南坠子、凤阳花鼓、四川清音、山东快书等民间曲艺种类繁多,观众动辄10万人以上,影响辐射周边数百公里。根据马街村火神庙及广延寺碑刻记载,马街书会可追溯到元延祐年间。
包山花鼓戏 绿水青山藏好戏
作者: 钱益清   来源: 今日浙江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曲艺   民风淳朴   云坛乡   中国历史   花船   迎神赛会   凤阳花鼓   明朝时期   艺术形式   安徽凤阳  
描述: 大约400多年前,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明朝时期,安徽凤阳一带遭遇"十年大旱九年荒"的特大自然灾害,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逃荒到各地。一部分人来到浙江云和当起挑货郎,白天卖货,晚上唱花鼓戏。当地人很喜欢这种艺术形式,一代代地传下来,就有了今天的包山花鼓戏。包山村,位于云和县东部云坛乡,有140户人家、700余人口。这儿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民间曲艺盛行。凤阳花鼓传入后,与当地的莲花、莲厢、花船等小调融合,又经历代艺人的发展创新,形成了后来的"包山花鼓",长期
“非遗”巡礼——国家级“非遗”项目中的汉族曲艺(上)
作者: 郭昕   来源: 音乐时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凉州贤孝   甘肃省武威市   曲艺形式   民间曲艺   元末明初   天津时调   武威市凉州区   福州评话   凤阳花鼓   劝善书  
描述: 贤孝时间:2006年(第一批)申报地区:甘肃省武威市/临夏市凉州贤孝:凉州贤孝又称"凉州劝善书",是流布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城乡及毗邻的古浪、民勤和金昌市永昌县部分地区的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民间曲艺说书形式。据相关史料,它形成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元末明初。历史上凉州贤孝的演唱者多为盲人,师徒相承,口传心授。其内容主要以表演英雄贤士、烈妇淑女、孝子贤孙、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故事为主,
马街书会
作者: 张国通   来源: 海峡影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曲艺   民间曲艺   无人继承   物质文化遗产   同治年间   乡间公路   大调曲子   凤阳花鼓   书会   徐州琴书  
描述: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来自河南各地以及安徽、河北、山东、湖北、陕西、四川等地成百上千的民间曲艺艺人,负鼓携琴,汇聚马街,说书会友,弹唱献艺。书会曲种应有尽有,规模宏大,形成全国民间艺术的奇伟景观,被誉为"中国十大民俗"之一,宝丰县也因此被中国曲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