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凤阳花鼓发展特征之历史追问
作者: 高静   来源: 铜陵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凤阳花鼓   艺术形式   民间   发展特征  
描述: 凤阳花鼓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产生于劳动人民之中,属于典型的"草根艺术",曾经在广大民众中广为流传,丰富了孕育它的这方沃土上的父老乡亲的文化生活,并以其独特的魅力丰富了我国民间舞蹈艺术。文章对凤阳花鼓的产生渊源、流播、演变、发展及现今状态进行历时性的纵向陈述,阐述凤阳花鼓艺术形式发展的某些特征。
从三首经典传唱曲目谈凤阳花鼓的文化内涵
作者: 黄诗箴   来源: 教育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曲目   舞蹈艺术   文化内涵   艺术形式   乡土气息  
描述: 凤阳花鼓初源于明代,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流行于淮河两岸的广袤土地,是植根于世俗乡野,土生土长的古老艺术形式,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建国以后,凤阳花鼓主要以舞蹈为
《杨彦谈艺录》摘抄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力   泼墨   中国   中间地带   艺术形式   《杨彦谈艺录》  
描述: 泼墨——形象的不确定——浑沌——想象力的生动写画——调整节奏——渐醒——放出光明“泼”、“写”之间有一块中间地带,是“生命”存活的地方,我努力看护着它,并在这里给出我的智慧。“泼墨”时的感受真是难以言表,那种自由中的紧张,那种对未知的期待和把握,那种时有时无不期而止的东西如神鬼在帮忙。当墨彩泼下去之后,看着流衍交融变化在进行着。我由衷地感谢绘画材料的奇妙功能,也欣慰自己有迁想妙得的视觉经验。在别人看来只是彩墨的任意流淌,而在我眼里已是”翠岭丹霞”,在别人看来象是“群峰兢雄”,而我关照更多的是彩墨的碰撞与交
论凤阳花鼓的文化内涵
作者: 黄珂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鼓灯   历史文化内涵   凤阳   发展现状   民间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形式   地域特征   发展特征   农耕文化  
描述: 凤阳花鼓是一种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凤阳花鼓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产生、兴起和发展都融入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地理文化以及人文文化,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及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凤阳花鼓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凤阳花鼓的发展特征,从而总结出了凤阳花鼓的文化内涵。 “凤阳花鼓”又名“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凤阳花鼓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大体起源于宋朝发展于元、明,成熟与清代中叶,晚期和民国年间出现新的高潮。
关于“凤阳花鼓”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辨析:在《凤阳花鼓全书》编纂研讨会上的发言
作者: 项阳   来源: 人民音乐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知   花鼓灯   研讨会   明代   辨析   明清时代   艺术形态   凤阳歌   艺术形式   音声  
描述: 凤阳花鼓是明代以来出现的一种综合艺术形态。数百年间,特别是在明代晚期乃至清代,这种形态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花鼓既吸收了社会上存在的他种音声形式中的相关内容,亦对其时多种艺术形态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这种艺术形态因何而生,如何演化,怎样把握其文化内涵呢?我们看到,对于凤阳花鼓的探讨从明清时代到当下,既有文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介入,又有舞蹈、戏
漫话凤阳花鼓
作者: 孙祥宽   孙文海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中期   花鼓灯   打花鼓   自然灾害   凤阳县   江南   赵翼   移民   凤阳歌   艺术形式  
描述: 名播中外的凤阳花鼓,与凤阳花鼓灯、凤阳花鼓戏,是历史上流行于凤阳一带的民间艺术形式,因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被誉为凤阳三花。现在人们看到表演的凤阳花鼓,实际上是从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演变而来的。一
长征途中的红军曲艺大观
作者: 汪文忠   来源: 山西老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湖南籍   地方剧种   宣传工作者   天气异常   戏曲剧种   小放牛   艺术形式   凤阳花鼓   危拱之   国民党军  
描述: 在长征途中,始终活跃着一支生机勃勃的红军宣传队,红军宣传工作者利用快板、花鼓戏、小放牛、花灯和其他艺术形式,为红军队伍输送着精神食粮,成为官兵战无不胜的精神支柱。红军快板,行军途中的兴奋剂快板又称
包山花鼓戏 绿水青山藏好戏
作者: 钱益清   来源: 今日浙江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曲艺   民风淳朴   云坛乡   中国历史   花船   迎神赛会   凤阳花鼓   明朝时期   艺术形式   安徽凤阳  
描述: 这种艺术形式,一代代地传下来,就有了今天的包山花鼓戏。包山村,位于云和县东部云坛乡,有140户人家、700余人口。这儿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民间曲艺盛行。凤阳花鼓传入后,与当地的莲花、莲厢、花船等小调融合,又经历代艺人的发展创新,形成了后来的"包山花鼓",长期
长征,激情唱响二万五千里
作者: 汪文忠   来源: 文史博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遵义城   万五   文史博览   地方剧种   挂号邮寄费   宣传工作者   双条鼓   艺术形式   凤阳花鼓   银行汇款  
描述: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长征途中,始终活跃着一支生机勃勃的红军宣传队,红军宣传工作者利用快板、花鼓戏、花灯和其他艺术形式,为红军队伍输送着精神食粮,成为红军官兵战无不胜的精神支柱。红军
探索“双条鼓”的新生
作者: 高小平   来源: 舞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鼓灯   安徽淮北地区   文艺工作者   凤阳   民间艺术   姐妹艺术   时代精神   艺术形式   舞蹈创作   表现方式  
描述: 探索「双条鼓」的新生高小平“双条鼓”也称“凤阳花鼓”,它是流传于安徽淮北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多么令人熟悉的歌声,伴随着这地方泥土味的歌声,同时展示在我们眼前的便是那一个碗口大小的花鼓和那一双用竹根做成两尺来长...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