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济南民间歌舞
作者: 赵钟云   来源: 济南:黄河出版社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民间歌舞  
描述: 本书介绍了济南市有名的民间歌舞。
基于景别理论的民间歌舞艺术形态表现研究:以钢琴曲《花鼓》为例
作者: 檀伯才   来源: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别   民间歌舞   演奏   《花鼓》  
描述: 《花鼓》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瞿维先生于1946年创作的一部钢琴作品,该曲汲取了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等民间歌舞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文章以《花鼓》为研究对象,从作品的曲式结构及其民间歌舞化主题出发,结合作品的创作特征与民族风格,分别从前景、中景、背景和全景等景别角度探讨了该作品演奏中对民间歌舞艺术形态的综合表现。
凤阳花鼓
作者: 乔建中   来源: 音乐周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打花鼓   栽秧歌   典型结构   汉族民歌   民间歌舞   梆子腔   文字狱   凤阳歌   结束音   多种说法  
描述: 《凤阳花鼓》──皖北民间歌曲。又称《凤阳歌》。其产生和流传背景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它属于安徽民间歌舞“打花鼓”活动中所唱的歌。安徽“花鼓”又称为“双条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因最早流行于凤阳,故名。在历史上,由于淮河流域经常闹水灾,一有灾情,老百姓便四处逃荒,沿路乞讨。其乞讨手段之一,就是
凤阳花鼓新证
作者: 王振忠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鼓戏   花鼓灯   打花鼓   民间歌舞   《缀白裘》   承应戏   明代中叶   民间戏曲   梆子腔   凤阳歌  
描述: 本文勾稽笔记、方志、戏曲和俚语史料,结合分析民间传说,对凤阳花鼓的渊源流变,作了全新的考证。指出:"打花鼓"原系凤阳民间社事中娱神歌舞的片断,后来发生分流──下层民众作为逃荒乞讨的谋生手段,而封建统治者则用以歌颂圣明;"打花鼓戏"至迟到明代中叶就已出现,但"凤阳歌"的产生,却始于清初。此后,藉着传奇选本《缀白裘》的影响,凤阳花鼓流播南北各地,与乱弹杂调和各地山歌相结合,逐步发展出纷繁多样的民间歌舞小戏。
凤阳花鼓話旧
作者: 周育德   来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人   戏本   祁太秧歌   打花鼓   栽秧歌   民间歌舞   江南   戏曲发展   舞蹈   凤阳歌  
描述: 在我国民间歌舞苑地中,凤阳花鼓可说是历风霜而不雕的一种劲草。其足迹之深远,早已为人们所注目,但追溯其历史,却是不太容易的事。过去坊问流行《花鼓》戏本里,在《凤阳歌》之前有这样一段唱词: 紧打鼓,慢敲锣,你老听我唱栽秧歌。别的歌儿都不唱,听我唱唱“凤阳歌”。说明凤阳花鼓早年所唱的原是“栽秧歌”,打花鼓的也就是唱秧歌的。秧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年,大江南北的农民在插秧和耘田时,要群唱秧歌。为了兴歌、节歌、送歌,还要敲锣打鼓,有时还有舞蹈。艺术与劳动相结合的这种美好传统,逐渐形成一种风俗。南方各地方志里,
绽开在淮河两岸的三花-花鼓灯、凤阳花鼓、淮北花鼓戏音乐简介
作者: 陈凤祥   崔琳   来源: 音乐爱好者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锣鼓   花鼓灯   打花鼓   民间歌舞   艺术   淮北花鼓戏   凤阳歌   淮河流域   两岸   音乐  
描述: 提起淮河——这条桀骜不驯的滔滔巨流,人们常常把它和“灾难”二字紧紧地联在一起。但是千百年来在淮河流域的人民中间,却仍然传诵着这样一句佳话:“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不仅因为淮河两岸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且这里的人们在与自然斗争中,
安徽花鼓灯的锣鼓
作者: 谈守文   来源: 中国音乐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鼓灯   五句体   十番   分节歌   民间歌舞   《孟姜女》   皖西   大锣   收场锣   凤阳花鼓  
描述: 花鼓灯这一融舞蹈、歌唱、锣鼓于一体的民间歌舞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就歌舞本身来说,那千姿百态的舞蹈固然引人入胜而占重要地位的花鼓歌和锣鼓词表现的迷人魅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花鼓歌来源于民间的山歌、小调。像兰花唱的《慢赶牛》与流行在皖西农村山歌《慢赶牛》的调式、音调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凤阳歌》《限小秃》与当时流行的时调《凤阳花鼓》《孟姜女》基本类同。《绣花词》与流传在蚌埠市近郊长维卫的《卫调花鼓》相近,只在结尾上有所变化。
论花鼓灯艺术的多元化构成
作者: 毛洪生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蹈者   花鼓灯   淮河两岸   民间歌舞   打虎式   凤台   舞蹈语汇   淮河中游   罗雄岩   凤阳花鼓  
描述: 花鼓灯是汉民族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它主要分布在淮河中游的颍上、凤台、怀远、蚌埠及凤阳一带,是乡土气息十分浓郁而又土生土长的民间歌舞。建国后,曾进京怀仁堂演出,
闽西民间器乐曲概述
作者: 王卓模   来源: 中国音乐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番   乐种   小型品种   民间音乐   民间歌舞   民间器乐   秦筝   民间小调   凤阳花鼓   闽西汉剧  
描述: 闽西的民间器乐曲极为丰富多采,因少有介绍,故外界知者不多。近几年,在采录民间音乐过程中,收集到近六百首大、中、小型品种不同的器乐曲,并已编就《龙岩地区民间器乐曲集成》二册。闽西民间器乐曲,大约可分为七大类:一是各种器乐独奏曲。如笛子、二胡、唢呐、秦筝以及树叶独奏等,其中以唢呐独奏曲为最多。二是各地的“十番”音乐。这部分的曲目遗产相当丰富。乐种名称五花八门:长汀、上杭、武平称“十
探索“双条鼓”的新生
作者: 高小平   来源: 安徽新戏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泥土气息   花鼓灯   大众文化   民间歌舞   民间艺术   时代精神   舞蹈创作   表现力   安徽凤阳   表现方式  
描述: “双条鼓”也称“凤阳花鼓”,它是流传于安徽凤阳一带的一种民间歌舞表演形式。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多么令人熟悉的歌声,伴随着这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泥土气息的歌声,同时展示在我们眼前的便是那一个碗口大小的花鼓和那一双两尺来长的鼓条。顿时似乎又在我们耳边响起了“冬冬冬仓,冬冬冬仓”的花鼓声。这花鼓声经过了几个世纪,至今大约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说到“双条鼓”不得不追溯到遥远的过去:在明朝朱元璋当皇帝的年代,他建造中都城,给沿淮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徭役,苦难的百姓深受其害,为了活命,一家老小手敲花鼓出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