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永州龙兴寺息壤记》译评
作者: 覃业朝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译评   息壤   永州   龙兴寺  
描述: 〔原文〕 永州龙兴寺东北陬①有堂,堂之地隆然负砖甓②而起者,广四步,高一尺五寸。始之为堂也,夷之而又高,凡持锸③者尽死。永州居楚越间,其人鬼且禨④。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莫敢夷。 《史记·天官书》及
从龙兴寺到愚溪“草堂”:柳宗元在永州的寓所
作者: 吕国康   来源: 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愚堂   寓所   永州   柳宗元  
描述: 从各种文献考证可知,柳宗元在永州生活十年,其寓所共三处,前四年住河东龙兴寺,后六年住河西愚溪两岸,先住愚堂一年,后居草堂五个年头(实际四年整,元和十年正月奉诏赴长安),其中"愚堂"具体地址,笔者认为柳子街说较为合理。
“其母微也,故为父子晚”辨
作者: 陈松柏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娘   永州   柳宗元   龙兴寺  
描述: 柳宗元的女儿和娘年仅10岁就去世了,围绕着"其母微也,故为父子晚",争议颇大,至今仍是一大悬案。论文从三个方面略作辨析:1.梳理和娘短暂的生命历程;2.为什么"为父子晚";3.柳宗元的忏悔。
柳宗元永州行迹再考
作者: 洋中鱼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考释   永州   行迹   柳宗元  
描述: 文章在永州柳学研究先驱龙震球的《柳宗元永州行迹考释》、刘继源先生的《质疑》和张官妹先生的《百家濑石城村考释》等文献的基础上,对柳宗元永州行迹龙兴寺、南亭、石城村、南涧重新进行了考释,提出了与前人不同的看法。
论贬谪文人研究“三突出模式”之二:以柳宗元为例
作者: 陈松柏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突出模式”   贬谪文人   永州   柳宗元   龙兴寺  
描述: 历来关于贬谪文人的研究形成了一个三突出模式:突出罪人身份、突出险恶环境、突出健康问题。这一模式其实是存在偏差的。以柳宗元为例,因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那里就成了蛮烟瘴雨,榛莽荒厉之地;因为柳宗元住过龙
象山之园
作者: 许江   来源: 瞭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园林     象山   山水小品   永州   龙兴寺   柳宗元  
描述: 唐柳宗元在著名山水小品《永州龙兴寺东丘记》中说:“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何为奥如,石嶂屏蔽,空间迂回;何为旷如,视界寥廓,空间悠远。中国园林的要害处,正在于奥与旷相为交替的经营,使之各尽其妙,活化人心。
手法奇绝 寄托深远:柳宗元《江雪》别解
作者: 卓正昌   来源: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渔翁   地方官员   王叔文   千山   手法   宦官   永州   革新运动   柳宗元   龙兴寺  
描述: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
挽狂澜名篇问世(故事新编)
作者: 石生   来源: 朔方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郡县制   分封制   封建论   秦始皇   湘江   永州   柳宗元   藩镇   龙兴寺   节度使  
描述: 一湖南省零陵县,唐朝时叫作永州永州城外有个龙兴寺,风景很秀丽,西边有湘江流过,舟去帆来,波清浪碧。一个深秋的清晨,凉风习习,四野悄悄。寺西边的小门吱呀一声开了,柳宗元穿件黑旧长袍,袖着书走了出来。他身材不高,饱经风霜的脸_匕一双大眼炯炯有神。他泞立
柳宗元在永州
作者: 龙震球   来源: 零陵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武陵   古文运动   永州   愚溪   韩愈   公元   柳宗元   司马   龙兴寺   中道思想  
描述: 一、柳宗元在永州的生活柳宗元一生经历,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一、长安时期,二、永州十年,三、柳州四年.现在粗略地谈谈他在永州十年的流囚生活.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九月,柳宗元由从六品上的礼部
柳宗元在永州与佛教的关系
作者: 何书置   来源: 零陵学院学报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   和尚   合楔   造物   叔父   永州   柳宗元   佛经   龙兴寺   佛教思想  
描述: 柳宗元在《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中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学,于零陵,吾独有得焉。”这篇序写于元和六年,柳宗元当时三十九岁;上溯三十年,即是十岁,他就好佛了。我认为少年时代的柳宗元,所谓“好佛”,不过是受家庭的影响而已,还谈不上“求其道”,没有收获,那是必然的。青年时代的柳宗元,追求的目标是读书求仕。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