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凤阳花鼓走四方
作者: 汪欣   来源: 百姓生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初期   花鼓   表演艺术   明朝   朱元璋   凤阳县   凤阳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土气息   民间  
描述: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历史上,安徽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也是中国著名的花鼓之乡。凤阳花鼓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明代初期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流行于淮河两岸,植根于世俗乡野,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2006年,凤阳花鼓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凤阳花鼓”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辨析:在《凤阳花鼓全书》编纂研讨会上的发言
作者: 项阳   来源: 人民音乐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知   花鼓灯   研讨会   明代   辨析   明清时代   艺术形态   凤阳歌   艺术形式   音声  
描述: 凤阳花鼓是明代以来出现的一种综合艺术形态。数百年间,特别是在明代晚期乃至清代,这种形态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花鼓既吸收了社会上存在的他种音声形式中的相关内容,亦对其时多种艺术形态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这种艺术形态因何而生,如何演化,怎样把握其文化内涵呢?我们看到,对于凤阳花鼓的探讨从明清时代到当下,既有文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介入,又有舞蹈、戏
漫话凤阳花鼓
作者: 孙祥宽   孙文海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中期   花鼓灯   打花鼓   自然灾害   凤阳县   江南   赵翼   移民   凤阳歌   艺术形式  
描述: 名播中外的凤阳花鼓,与凤阳花鼓灯、凤阳花鼓戏,是历史上流行于凤阳一带的民间艺术形式,因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被誉为凤阳三花。现在人们看到表演的凤阳花鼓,实际上是从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演变而来的。一、凤阳花鼓溯源清乾嘉年间,赵翼(1727~1814年)在《陔余丛考·凤阳丐者》中说:江苏诸郡,每岁冬必有凤阳人来,老幼男妇,成行逐队,散入村落间乞食。至明春二三月间始回。其唱歌则曰:‘家住庐州并凤阳,凤阳原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以为被荒而逐食也。然年不荒亦来,行乞如故。《蚓庵琐语》云:‘明
凤阳花鼓新证
作者: 王振忠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鼓戏   花鼓灯   打花鼓   民间歌舞   《缀白裘》   承应戏   明代中叶   民间戏曲   梆子腔   凤阳歌  
描述: 本文勾稽笔记、方志、戏曲和俚语史料,结合分析民间传说,对凤阳花鼓的渊源流变,作了全新的考证。指出:"打花鼓"原系凤阳民间社事中娱神歌舞的片断,后来发生分流──下层民众作为逃荒乞讨的谋生手段,而封建统治者则用以歌颂圣明;"打花鼓戏"至迟到明代中叶就已出现,但"凤阳歌"的产生,却始于清初。此后,藉着传奇选本《缀白裘》的影响,凤阳花鼓流播南北各地,与乱弹杂调和各地山歌相结合,逐步发展出纷繁多样的民间歌舞小戏。
凤阳花鼓話旧
作者: 周育德   来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人   戏本   祁太秧歌   打花鼓   栽秧歌   民间歌舞   江南   戏曲发展   舞蹈   凤阳歌  
描述: 在我国民间歌舞苑地中,凤阳花鼓可说是历风霜而不雕的一种劲草。其足迹之深远,早已为人们所注目,但追溯其历史,却是不太容易的事。过去坊问流行《花鼓》戏本里,在《凤阳歌》之前有这样一段唱词: 紧打鼓,慢敲锣,你老听我唱栽秧歌。别的歌儿都不唱,听我唱唱“凤阳歌”。说明凤阳花鼓早年所唱的原是“栽秧歌”,打花鼓的也就是唱秧歌的。秧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年,大江南北的农民在插秧和耘田时,要群唱秧歌。为了兴歌、节歌、送歌,还要敲锣打鼓,有时还有舞蹈。艺术与劳动相结合的这种美好传统,逐渐形成一种风俗。南方各地方志里,
曲艺之行走的凤阳花鼓
作者: 李春荣   来源: 绿色视野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鼓   流传   明朝   行走   表演者   皇帝   凤阳歌   旋律   黄梅戏   安徽  
描述: 我一直很自豪,安徽有两首歌唱响全国,说人人会哼,妇孺皆知决不是虚言。且不说那黄梅戏"树上的鸟儿"唱出了恩爱,唱出了甜蜜,更唱出了一份欢天喜地的解放感。
绽开在淮河两岸的三花-花鼓灯、凤阳花鼓、淮北花鼓戏音乐简介
作者: 陈凤祥   崔琳   来源: 音乐爱好者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锣鼓   花鼓灯   打花鼓   民间歌舞   艺术   淮北花鼓戏   凤阳歌   淮河流域   两岸   音乐  
描述: 提起淮河——这条桀骜不驯的滔滔巨流,人们常常把它和“灾难”二字紧紧地联在一起。但是千百年来在淮河流域的人民中间,却仍然传诵着这样一句佳话:“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不仅因为淮河两岸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且这里的人们在与自然斗争中,
一首歌与一座城
作者: 赵焰   来源: 国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乡   都城   洪武   花鼓   朱元璋   江南   皇帝   淮河   中都   凤阳歌  
描述: 提到凤阳,首先想到的,是很有名气的凤阳花鼓。一首"讨饭歌",辗转了数百年之后,已变得面目全非,保留的,只是那个脍炙人口的开头:"说凤阳,唱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浅显易懂的歌词,那是谁都可以看得懂的。如此"反动"的歌词,明显的就是一种攻击啊!矛头,直指凤阳所出的皇帝朱元璋。并且,因此形成的现
关于《凤阳歌》的形成与传播
作者: 洪非   来源: 黄梅戏艺术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莲花落   艺人   祁太秧歌   花鼓灯   打花鼓   风阳   梆子腔   凤阳歌   剧种   歌舞  
描述: 《凤阳歌》和随之而来的《凤阳花鼓》,是凤阳地区产生的民间歌舞,也包括凤阳人吸收的外地歌舞,用以演唱谋生。 凤阳歌舞自明、清之际开始向外流传,不管是称《凤阳歌》还是叫《凤阳花鼓》,大都是以锣鼓伴奏,载歌载舞。数百年来,这种歌舞形式,盛传不衰,并对其他艺术品种产生影响,应该引起关注和重视。
黄淮花鼓秧歌与安徽花鼓灯的同源考辨
作者: 杜晓青   来源: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型角色   舞蹈学院   花鼓灯   打花鼓   表演形式   黄淮   双人配合   秧歌   凤阳歌   安徽  
描述: 一、两种不同舞蹈的同源母体——“凤阳花鼓” 凤阳,秦并天下时属九江郡,汉立钟离县,隋代团濠水穿城而过,改称濠州,明朝置临濠府(凤阳府)。明初在此营造中都城,临濠府曾领九州十八县,辖区一度包括苏北、豫南、豫东南、鄂北以及安徽中部等大片地区。清初沿明建制,后又屡经更改逐渐缩小,辛亥后进一步取消凤阳府,直隶安徽,遂形成现在的定制。因此,历史上的凤阳府与今日的凤阳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