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明代大运河的治理及其有关重要历史作用
作者: 钱克金   刘莉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政府   漕粮   漕运   大运河  
描述: 自朱棣迁都于北京之后 ,中国政治、军事中心与经济中心相分离。作为唯一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它对明王朝的生存、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鉴于此 ,明政府对运河进行了非常有效的治理 ,这又为明王朝国家的运转、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
苏禄国王和中国德州
作者: 柴秉山   栾文通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德   明政府   国王   永乐帝   家乘   友好关系   德州地区   王后   朱棣   友好睦邻关系  
描述: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十分注意维持和发展中外之间的友好关系。后来朱棣即位,又进一步采取措施,通使各国,加强同列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从而发展了同周围国家的友好睦邻关系。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规模庞大的苏禄国代表团对中国的友好访问以及东王巴都葛叭哈刺葬于山东德州,是明代对外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位于德州城北的古苏禄国东王墓,是中菲(律宾)友谊的历史
古苏禄国东王墓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山东档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政府   名胜古迹   会同馆   山东省德州市   应天府   神道   清真寺   菲律宾   朱棣   明成祖  
描述: 在山东省德州市,有一处名胜古迹和德州扒鸡一样驰名,它就是座落在市区北部北营村的国内惟一的一座外国国王墓——古苏禄国东王墓。远远望去,长长的神道,石头牌坊,神道两边立着石人、石兽,尽头处是威严的仪门,进得
明初北方边粮的运输
作者: 徐凯   来源: 史学集刊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政府   东北地区   《明史》   边粮   屯田   永乐年间   北部边防   辽东   朱棣   明成祖  
描述: 明初,中原方定。北遁的元朝后裔屡谋复兴,烽火狼烟,常年不休,对于襁褓之中的明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防范和抗击塞外蒙古骑兵掠夺与滋扰,明政府极其重视加强北部边防的建设。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由南京迁至北京,使全国的统治中心北移,以便进而控制北疆及东北地区。明政府并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延袤数千里的北边,沿途筑塞,列镇
德州苏禄国东王墓
作者: 卞锡华   来源: 春秋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政府   山东省   次子   永乐   会同馆   德州市   应天府   明清两代   朱棣   明成祖  
描述: 古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刺墓,坐落在德州市德城区北营村,附葬在这里的还有东王妃葛木宁和他的次子温哈刺及三子安都鲁。这座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的苏禄国东王墓,墓基坐北朝南,是一个建在南北长74米,高1.2米的高台上的圆形墓,墓高4.2米,直径16.6米,下部围
《中国历史》教学线索表解(续)
作者: 于伯铭   陈祖贤   来源: 历史教学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政府   永宁寺   明朝   手工工场   朱祁镇   兴安岭   中国历史   爱新觉罗   手工业   奴儿干  
描述: 线索时间:1368年~1644年,共276年。世系: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英宗(朱祁镇复位)、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载垕)、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恩宗(亦作毅宗朱由检)。
明代漕运与会通河的疏浚
作者: 蒿炎培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政府   燕王朱棣   漕运   明朝统治者   会通河   河南   大运河   政治中心   黄河   明王朝  
描述: 公元一四○二年,燕王朱棣夺取帝位后,为其政治、军事统治的需要,长期驻在北京。到一四二一年正式将明王朝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随着全国政治中心的北移,南粮北运问题,成了明朝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当时,明朝每年需要从南方运近四百万石粮食供应北京。开始“转漕东南,水陆兼挽,仍元人之旧,参用海运。”“海运险远多失亡,而河运则由江淮达阳武,发山西、河南丁夫陆挽百七十里入卫河(也称御河——笔者),历八递运所,民劳其苦。”因此,怎样才能保证每年把几百万石粮食稳妥地如期运到北京而又费少时速,便成为明朝统治者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