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古以来南北差异的整合发展与江南的角色功用
作者: 李治安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明   南北整合   江南   唐宋变革论   大运河   夷夏东西说   中古  
描述: 由于疆域广袤、民族风俗多样,东汉以后,南北整合发展上升为中华文明内部诸地域子文明间相互关系的"主旋律"。首次南北差异整合发生在南北朝隋唐。北朝体制诚为隋唐立国之本或入口,南朝体制则是其演化趋势或出口。由"南朝化"起步的"唐宋变革",就是革均田、租庸调、府兵等北朝三制度的"命"。元统一后的南北差异博弈整合,北制因素过分强大,总体上占上风。朱元璋、朱棣父子个人经历和政治文化心态等偶然因素,致使明前期的整合再次以北制占优势。明中叶以后南、北制因素的另一次整合,改而以南制为重心。重在革除徭役的"一条鞭法",亦是南
明代中书省、四辅官、殿阁学士废立述略
作者: 张德信   来源: 史学集刊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朱元璋   胡惟庸   江南   大学士   中书省   李善长   十三年   参知政事   殿阁  
描述: 一 明太祖朱元璋在与江南群雄角逐的过程中,即在权力所及的范围内,着手各种政治设施的建设。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在与江南群雄争战中,即吴王位。按照元朝的规划,置中书省,建百官。以李善长为
人生舞台的性格帷幕
作者: 沈思   来源: 领导文萃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性格因素   朱元璋   胡惟庸   江南   李善长   重要地位   社会现象   割据政权   公元  
描述: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兴亡盛衰,浮沉成败,是经常发生的,每当看到那些千姿百态的社会现象,人们总爱探究其蕴涵的因由。这里除了历史、政治、经济、人文等因素以外,还有不可忽视的人物性格因素,人们据此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资讯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老   部主任   书画精品   中国工笔画   历史文化名城   江南   江苏省   扬州市   中国美术   艺术学院  
描述: 跨世纪的画史脊梁—江南三老书画精品展在扬州举办本刊讯由中国国家画院理论部主任梅墨生先生担任学术主持,由原扬州市人大副主任马家鼎先生、原扬州市政协副主席朱正海先生为顾问,江苏省文联主办、扬州市文联承办的"跨世纪的画史脊梁—江南三老尤无曲、熊纬书、刘知白书画精品展"于2013年5月3日上午在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
酒无味愈浓弦无声更响—“江南三老”书画艺术观感
作者: 程波涛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黄宾虹   三老   策展人   书画精品   文献资料   江南   纬书   画集   老人  
描述: 初识"江南三老"是缘于前些时日"跨世纪画史的脊梁—‘江南三老’尤无曲、熊纬书、刘知白书画精品展"的策展人叶康宁博士发来的书画图片。之后陆续搜集"三老"的书画集和相关的文献资料,对他们的绘画开始逐渐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更为清晰的认识,对由此而生发的敬重之情也愈发浓烈。"江南三老"作为高寿的世纪老人,他
传统笔墨最后的守望者
作者: 姜永帅   来源: 书画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笔墨   黄宾虹   三老   传统山水画   学习   画展   纬书   江南   守望者   中国画  
描述: 2013年5月3日上午10点,由江苏省文联主办、扬州市文联承办的跨世纪的画史脊梁:江南三老——尤无曲、熊纬书、刘知白书画精品展,在扬州文联美术馆隆重开幕。画展共展出三老50多件书画精品,其内部的展品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谜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间传奇故事(上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都城   建文帝   朱元璋   江南   姚广孝   北京城   言官   迁都   朱棣   南京  
描述: 永乐十九年旧历四月的一天深夜,北京城突然风雨大作,夹杂着阵阵惊雷。新修成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因雷击起火,化为灰烬。朱棣心中顿时升起不祥之感。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天人合一这一哲学命题被强调到绝对的地
苏北朝牌脆又香
作者: 盛芙蓉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羊肉   建文帝   油条   江南   苏北   炉子   北朝   地方特色   炉膛   朱棣  
描述: 朝牌,不是时装界的“潮牌”,也不是娱乐用的麻将牌,而是一种地方特色面食:长方形,烤出来略带麦褐色,酷似古代官员上朝持的笏板,见于苏北鲁南一带。据说出自明初重臣方孝孺。明惠帝(即史上有名的建文帝)朝,方孝儒为翰林侍讲,朱棣篡位时,方孝儒不畏强暴,誓死捍卫建文帝政权,以手中朝笏抨击朱棣,结果为朱棣所杀,牵连“十族”被诛,只有少数方姓族人逃了出去,一百五十多年后,待冤案平反后才回到家乡。他们为了纪念先祖,用面做了似象笏的朝牌。
从三件事看明朝政权为什么能如此稳定
作者: 奥雷   来源: 散文百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忠贤   持续时间   朱元璋   江南   草诏   农民起义   政权   靖难之役   太监   朱棣  
描述: 明朝28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也算比较长的一个朝代了,但是这个朝代在灭亡之前,农民起义比起其他朝代来说,是比较少的,能称得上很大规模的,几乎没有,都是局部动乱,而且持续时间都不长,可以说,明朝政权是比较稳定的,虽然皇室动乱有几次,但民间就没有很大的起义。究竟为什么呢?其实从三件事就可以看出。第一件: 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准备
阳山碑材
作者: 王邦宪   廖宗麟   施立业   来源: 复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汤山   碑刻   江南   永乐   阳山   朱棣   明成祖   魏晋   江宁   文物保护单位  
描述: 阳山碑材,古称洪武大石碑,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碑材,它位于南京城东南约二十五公里的阳山之中,与它相隔不远就是以温泉名誉江南的汤山。阳山以山石坚硬色泽纯青而著名。自魏晋以来,历代在南京所建的碑础大都取材于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