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名胜诗词大辞典 增补本
作者: 杨刚   来源: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诗歌   名胜古迹   中国   辞典  
描述: 中国名胜诗词大辞典 增补本
2007中国自助游 上 南方
作者: 中国自助游委会   来源: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导游  
描述: 悠生活·旅游大玩家:本书通过138幅地图,1000张图片,120多万字,详细介绍了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地区的2500多个旅游景点,并对各个景点和景区以及各地区的交通、住宿、饮食、购物、娱乐等内容都有详细的信息指导。本册为南方卷,介绍了西藏、云南、贵州、上海、浙江等16个省市及港澳台地区的旅游概况。
中国旅游景区景点大辞典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来源: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风景区   名胜古迹   中国   词典  
描述: 本书为中国旅游景区景点的辞书。收录了全国31个省市的12081个旅游景区景点(包括港澳台地区),词条介绍了景区景点的具体情况。
中国名胜
作者: 于海娣   黎娜   来源: 北京:中国书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名胜古迹  
描述: 本书遴选了中国各地的经典名胜,涉及历史胜迹、园林、寺观、石窟、自然风光等,按照地域分布进行编排,全面展现了凝聚中华民族智慧文明的人文胜景和体现大自然瑰丽神奇的自然奇观。
殡葬文化学:死亡文化的全方位解读
作者: 王夫子   来源: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葬礼   文化   中国   研究  
描述: 本书共分为两卷,上卷为“死亡文化概论”,对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死亡哲学(观)以及决定各民族各时代殡葬的基本样态的诸社会原因作理论的一般讨论;下卷为“死亡文化专论”,它以中国历史为主要对象,对传统的殡葬操作程式及殡葬实物作专题性讨论,将上卷的理论结论用于此作个别的文化说明。
朱氏后裔明皇陵祭祀
作者: 罗宝   来源: 安徽日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记者罗宝通讯员马顺龙)12月22日上午,国内100多位朱氏(元璋)后裔及北京十三陵、南京明孝陵等明代帝王陵管理部门人员,齐聚明皇陵祭祀、探讨朱氏宗亲源流。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父母的陵墓,也是明朝第一座帝王规模的陵墓。1982年,明皇陵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次举办冬至日祭祀
明皇陵雕刻艺术
作者: 邵若男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皇陵   陵寝制度   华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名城   朱元璋   中国古代   重要地位   明清时代   神道  
描述: 凤阳——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所以也被称为“帝王之乡”。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诏令修皇陵,建中都城,奠定明王朝基业的“万世根本”。凤阳明皇陵是明朝第一座帝王规格的陵墓,其豪华侈丽的规制继续了汉唐宋的传统,开创了明清时代的风格,在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皇陵虽然历经沧桑,陵前250m长的神道上,32对华表和石人石兽仍保存完好,栩栩如生,威严如昨,给后人留下珍贵的艺术财富。1982年明皇陵和明中都皇故城一起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阳砖瓦雕“古钱”探究
作者: 谭成富   汪国棣   来源: 安徽钱币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皇陵   张献忠   凤阳   古钱   中都城   砖瓦   建筑群   安徽省  
描述: 明皇陵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城西南8km,距明中都城西南5km。
江夏区建设局
作者: 柯燎   来源: 中国地名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贺胜桥   古战场   北伐   建设任务   地理条件   气候宜人   环境   项英   江夏区   中山舰  
描述: 这里风光旖旎,湖山相映,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它得山之灵气,拥水之秀美。这里人文荟萃,民风淳朴。"中山舰"名扬四海,"明皇陵"气势恢宏,"赤壁古战场"金戈铁马,"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尽展英烈风采;爱国名将熊廷弼、革命先烈项英、
浅谈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作者: 马之献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论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欣赏课教学   雕塑作品   中国古代   欣赏活动   查阅资料   探究性学习   引导学生   美术课堂教学  
描述: 明皇陵神道两边的大型雕塑群是安徽省风阳县的一大景观,我根据美术新课标要求,把它设计成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欣赏活动课内容,引导学生以走进朱元璋纪念馆、走进社区、体验观察、查阅资料、探究评述、交流、表达等方式为切入点,整合雕塑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领悟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尝试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之中。[第一段]
< 1 2 ... 55 56 5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