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明史学会名誉会长张显清祝词
作者: 张显清   来源: 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值此"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在凤阳隆重开幕之际,我谨致以热烈的祝贺。我因不能出席盛会,甚为遗憾,但我的心已经飞到会场,看见了朋友们相聚的喜悦,听到了贤达们的高谈宏论。凤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里,又是明中都、明皇陵的所在地,同南京、北京一起成为明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与朱元璋和明代历史自然地形成了无法割裂的联系。凤阳县党政领导和史学界、文化界人士敏锐地认
凤阳花鼓的文化内涵
作者: 苏兆龙   来源: 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凤阳花鼓在建国后的主要表现形态是"双条鼓",是一种以舞蹈为主的艺术。尤其是被誉为"东方芭蕾"之后,更使许多人误认为凤阳花鼓是一门舞蹈艺术。实际上原生态的凤阳花鼓是一种集说唱、舞蹈、表演、音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舞蹈语汇单调而程式化,并不能充分地表达花鼓艺人的思想情感,作为其艺术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凤阳歌才是花鼓艺人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凤阳花鼓曲目丰富多彩,传唱至今的有近百首之多。其中既有凤
试析明中都的兴废与凤阳花鼓的形成
作者: 唐更生   来源: 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明中都是朱元璋于洪武二年在家乡凤阳营建的都城,凤阳花鼓是闻名中外的民间艺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表面上看,两者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事实是,凤阳花鼓的形成,与明中都的兴废有着重要关联。一、明中都营建于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凤阳,急需充实人口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四月,吴王朱元璋前往家乡濠州(后改称凤阳)祭祖扫墓,当他看到这里人烟稀少、土地荒芜、人民生活极端贫穷,在返回应天(今南京)的当
凤阳花鼓、凤阳歌溯源
作者: 孙祥宽   来源: 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清乾隆至嘉庆年间,赵翼(1727~1814年)在《陔余丛考·凤阳丐者》中说:"江苏诸郡,每岁冬必有凤阳人来,老幼男妇,成行逐队,散入村落间乞食。至明春二三月间始回。其唱歌则曰:‘家住庐州并凤阳,凤阳原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以为被荒而逐食也。然年不荒亦来,行乞如故。《蚓庵琐语》云:‘明太祖,徙苏、松、杭、嘉、湖富民十四万户以实凤阳,逃归者有禁。是以托丐潜回省墓探亲,习以为
中国民歌[茉莉花]“五种版本”的形成、发展及现状
作者: 夏玉润   来源: 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提起[茉莉花],当今人们大多数都认为它是"江苏民歌"。知道它又称[花鼓曲]、[鲜花调]者为数很少;知道它早在清乾隆年间就出现于凤阳花鼓曲目中,并在中国大地上盛行了200年之久,更是凤毛麟角。[茉莉花]最初以"凤阳花鼓"版的形式出现以后,接着又在"西传"版(又称"巴罗"版)、"台湾"版(初称"学堂乐歌")、"江苏民歌"版、"萨克斯"版中出现。这"五大版本"[茉莉花]的重叠出现,形成了中国文化与
“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致词
作者: 钱家广   来源: 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朋友们:备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今天在朱元璋的家乡——凤阳隆重召开了,这是第三届中国凤阳花鼓文化旅游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也是中国明史学会和凤阳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讨论盛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凤阳县委和74万帝乡人民对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