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朱棣《皇帝御祭文》揭示靖难真相
作者: 徐作生   来源: 郑和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刊物   史料考证   学苑出版社   祭文   真相   皇帝   靖难之役   朱棣  
描述: 笔者关于明朝“靖难之役”总策划人、神秘谋僧姚广孝的史料考证和遗迹调查,最早始于30多年前。自1985年开始,陆续在报纸和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1994年5月,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的拙著《中国五大历史悬案揭秘》,其中“建文帝出亡何方”文章中,第一次详细地考述了神秘谋僧姚广孝在“靖难之役”里所起的作用。嗣后,但凡关于姚广孝研究在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热潮,令我遗憾的是,个别人在大段大段引用笔者的成果之时,却并没注明其出处。
浅谈姚广孝在郑和下西洋中的作用
作者: 姚行亮   来源: 郑和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郑和下西洋   永乐大钟   《永乐大典》   北京城   靖难之役     朱棣  
描述: 姚广孝是明初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策划和参与了朱棣的“靖难之役”,而且营建了北京城、天坛,铸造了永乐大钟,担任了《太祖实录》和《永乐大典》的编修,甚至还影响与推动了郑和下西洋。
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浅说
作者: 马忠   来源: 郑和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乐时期   金陵   琉璃塔   报恩   太平军   明代   朱棣   明成祖  
描述: 明代永乐时期,由明成祖“朱棣”亲自下令所建的“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被毁于清中期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前夕的兵火之中。
南京大报恩寺是为报谁之恩而建
作者: 严中   来源: 郑和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吴   兴废   政府决定   报恩   遗址   朱棣   南京市   明成祖  
描述: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在中华门外雨花路东侧,始建于东吴赤乌年间,初名建初寺,代有兴废,名亦屡易,或为长干寺,或为天禧寺。至明成祖朱棣为报“父皇母后”之恩而承前代旧址,于永乐十年(1412)重建,易名大报恩寺。可惜的是,该寺并寺塔彻底毁于近代。现在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南京市政府决定重建该寺并寺塔。“大报恩寺”,顾名思义就是为“报恩”而建,那末,朱棣是报谁之恩呢?[第一段]
浅论宝船尺度及其他
作者: 杨斌   来源: 郑和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遗迹   郑和船队   间接   著作   宝船   缺失   史料   西洋   朱棣   航海家  
描述: 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奉朱棣之命七下西洋距今已近600年,由于当时的特殊原因致使有关史料缺失严重,留下很多疑团。人们只能从一些间接史料中和其遗址、遗迹等方而进行考察、研究、推论。故而当年曾随郑和船队下西洋的马欢、费信等人的著作
建文帝潜滇史料浅析
作者: 林光东   来源: 郑和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文帝   潜滇   云南  
描述: 靖难之役,朱棣攻破南京,建文帝的生死成谜。根据明清云南诸多史料,笔者认为,建文帝朱允妓没有死于宫中大火,而是潜逃出宫,辗转至云南并长期潜居云南。2002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理古佚书钞》披露了明初大理李浩等人撰写的笔记体著述:《三迤随笔》、《叶榆稗史》.《淮城夜语》,对建文帝潜滇及在滇的活动,提供了详实的证据。
试论郑和下西洋与建文帝藏匿福建华藏寺:兼谈郑和下西洋是两段式航行
作者: 陈亚昌   来源: 郑和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藏寺   郑和东征   两段式航行  
描述: 本文对关于郑和出使日本的文献记载提出疑问,从而依据相关史实怀疑朱棣捉拿建文帝由郑和秘密押送福建,软禁于华藏寺,再进一步论证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目的之一是监视建文帝,并讨论了郑和航海的方式是两段式航行。
从郑和下西洋当事人原始资料看郑和远航的真正目的
作者: 曾国新   来源: 郑和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决策者   郑和下西洋   《明史》   执行者   原始资料   碑文   当事人   明成祖  
描述: 清人撰写的《明史》称郑和下西洋是为了“踪迹建文”和“耀兵异域”,纯属根据不足的臆测。通过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决策者明成祖朱棣的碑文、敕书,执行者郑和刊立的长乐天妃碑,随行者马欢、费信、巩珍等人的笔记文本,即可证实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宣德化柔远人”和“经济大海”。
郑和下西洋的造船厂小考
作者: 许亚州   来源: 郑和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郑和下西洋   造船厂   朱元璋   海上交通   造船业   对外交流   小考   明成祖  
描述: 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直至明成祖朱棣,为了加强国防,抵御倭寇从海上入侵,发展航运,加强中外海上交通及对外交流,南京的造船业得到迅猛发展。[第一段]
有关大报恩寺塔的五首古诗
作者: 朱鉴秋   来源: 郑和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国时期   兴废   洪武年间   宋真宗   报恩   古诗   元代   改建  
描述: 南京大报恩寺始建于三国时期吴赤乌年问(238—249年),原名长干寺。该寺历代屡有兴废和改建,宋真宗时期改名天禧寺,元代改建为慈恩旌忠寺,明洪武年间也曾整修。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皇帝朱棣为了报答父母的恩情,下令按照皇宫规格重建,并改名为大报恩寺,意为“上存父皇母后在天之灵,下为天下生民祈福”。[第一段]
< 1 2
Rss订阅